普天同慶迎國慶 | 花好月圓慶中秋
喜迎國慶
國慶節(jié)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。 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、憲法的簽署、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;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(jié)。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、誕辰稱為“國慶”。
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
1949-2020
1949年10月1日,開國大典,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: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!
而今2020年,意味著中國已經(jīng)建國整整71周年。
71年披荊斬棘,71年風雨兼程。71年來,在黨的正確領導下,在中國人民及海內(nèi)外華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,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民族獨立、國家富強、百姓安居樂業(yè);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,中華兒女正式踏上了實現(xiàn)民族復興夢想的偉大征程。
撫今追昔,挖掘崢嶸歷史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,既是對歷史的回望,也告誠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。
八月十五月兒圓
中秋節(jié)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,寄托著人們思親懷鄉(xiāng)和期盼美好生活的情感。古往今來,這個詩情畫意的節(jié)日,引發(fā)了多少文人美麗的遐思,留下了多少觸景生情的篇章。
中秋傳說
嫦娥奔月 相傳,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,飛到月宮。但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,所謂“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”,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。 后來,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:“明天乃月圓之候,你用面粉作丸,團團如圓月形狀,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,然后再連續(xù)呼喚我的名字。三更時分,我就可以回家來了。”翌日,照妻子的吩咐去做,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,夫妻重圓。中秋節(jié)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,也是由此形成。
節(jié)日習俗
賞月
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。到宋代,中秋賞月之風更盛,每逢這一日,“貴家結(jié)飾臺榭,民間爭占酒樓玩月”。
月桂高達五百丈,隨砍即合,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。李白詩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為寒者薪”的記載。
燃燈
中秋之夜,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。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(jié)俗。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(jié)俗。
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。今人周云錦、何湘妃《閑情試說時節(jié)事》一文說:“廣東張燈最盛,各家于節(jié)前十幾天,就用竹條扎燈籠。做果品、鳥、魚蟲形及‘慶賀中秋等字樣,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。
吃月餅
中秋節(jié)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(jié)的必備習俗,俗話說:“八月十五月正圓,中秋月餅香又甜”。月餅一詞,源于南宋吳自牧的《夢梁錄》,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。
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(jié)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團圓,寄托思念。同時,月餅也是中秋時節(jié)朋友間用來聯(lián)絡感情的重要禮物。
今昔國慶逢中秋,雙節(jié)同喜共歡慶; 國強民富頌國慶,彩旗飄揚迎中秋; 夜夜笙歌花與月,舉國上下齊歡樂!
編輯/排版:應高霞
發(fā)文審核:李潔
end
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